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

不同變項名稱的混淆

 

不同變項名稱的混淆

有關實驗中使用不同變項名稱的混淆

這些混淆沿於中文譯名不是那麼統一,不同的科目也採用了不同的譯名。

以下也祇是列出常用的:

變項 = 變數 = 變量

Independent variable = 自變項 = 獨(立)變項 = 實驗變項

  - 即進行實驗時由使用者改變的變項,亦即是實驗要研究的改變。
  - 一般一個實驗祇有一個自變項。
  - 一般位於 X 軸。


Dependent variable = 依變項 = 應變項 = 處理變項

  - 根據自變項改變而發生變化的變項。
  - 一般來說,即是進行實驗時會量度或觀察的實驗數據。
  - 一般位於 Y 軸。


control variable = 控制變項

  - 進行實驗時,實驗者應設法保持的不同的因素,以便實驗中祇有一個因素(即自變項)在改變中,以便能作出準確的結論。

留意: 假如有2個或以上變項改變,日常生活可能會推出以下結論:

A或 B會引致...變化。

但於科學研究時,以上的結論是沒有意義的,不準確的! 凡可能引致誤解的語句都是不適合的!

你試想想: A 或 B 會引致 C 的意思是甚麼?
A 會引致 C ?
B 會引致 C ?
A + B 才會引致 C ?

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有關實驗設計的考慮

 以下內容是有關如何設計實驗的。

 

用以下實驗來做例子:

實驗目的: 找出光強度與光合作用速率的關係

 

假說是甚麼?

 

- 這實驗不需要解釋甚麼現象,因此沒有假說。

留意: 假設光強度與光合作用速率有關,不是假設或假說來的! 這是本來這實驗要研究的內容。

 

沒有假說,便沒有預測。

 

但自變項(自變量)及依變項(因變量)必定有的。

 

實驗設計的目的是要使用甚麼方法(即如何提供自變量及量度甚麼因變量),來達致實驗原來的目的。因此跟實驗目的有很大關係。這實驗的目的是: 找出光強度與光合作用速率的關係。

 

研究的因素是光強度,研究的對象是光合作用速率,因此

1. 自變項(自變量)是光強度,是進行實驗時操控的變項。(實驗者改變的項目)

2. 依變項(因變量)是光合作用速率,是實驗中要量度的變項。

 

實驗設計原理,寫的便是如何提供自變項及量度依變項,以能準確達到實驗的目的。

 

但提供不同方法時,有些方法很直接,無需多作解釋,別人也清楚及認同。但有些方法則未必,別人可能不太清楚為何這些方法代表相關的變項。

 

自變量(自變項)是甚麼?

 

例如以上光強度這個自變項,要如何提供不同的光強度呢? 以下是可能有的幾種的方法:

1. 直接調節燈光的亮度。(如可以的話)

2. 找不同數目的半透光物料遮蓋燈泡。(例如用紗布或半透光紙)

3. 燈泡與植物不同的距離。

4. 用數量不同的燈泡。

5. 其他....

 

以上的方法都能提供不同的光強度,有些很直接(例如直接調節光亮度),有些不太直接(例如距離),有些別人可能覺得操作不易準確量化(例如用不同數量物料遮蓋燈泡),有些則可能不太明白跟光強度的關係是甚麼(例如距離,距離跟光強度有甚麼關係)?

 

無論選擇以上甚麼方法(或其他方法),都需要解釋你選擇的方法為何可準確代表光強度? 如不可以準確代表的話,假設是甚麼? (留意,不太準確不代表不可以使用!)有些方法太直接,才可能不需要解釋。

 

當然,有時別人是否看得明白,也要看看報告者的認知水平。所以如何撰寫這部份許多時也要視乎看報告的人是甚麼。

 

不過,DSE的實驗報告,你要假設看報告者是一般人,所以如不是太直接的方法的話,都要解釋清楚。

 

有些同學可能覺得,每個實驗,不是應該有一個標準唯一的最佳方法嗎?

 

其實真的沒有唯一方法的,因為選擇哪些方法,會考慮有多項因素,包括:

1. 準確度(即能否達到實驗的目的)

2. 操作(是否容易安裝)

3. 費用

4. 所需時間

 

以上各項因素中,準確度當然是最重要的! 但也不是唯一,每個實驗設計要求的最低準確度也是不同的,並不是愈高愈好的。

 

科學家進行實驗,最理想的是以最快的時間,用最少的價錢,完成別人接受的準確度便可以。畢竟同一個實驗研究,於全世界可能有很多人同時進行的!

 

因變量(依變項)是甚麼?

 

至於光合作用速率,也可以有多個方法量度。基本上,所有量度化學反應速率,都有以下方法可量度,包括:

1. 產生產物的速率(在光合作用中,應是食物或氧氣的產生速率)

2. 原料的消耗速率(在光合作用中,應是二氧化碳或水)

3. 吸收能量的速率(在光合作用中,應是吸收光能的速率)

 

以上的祇是基本策略而已,實際選擇甚麼要視乎可行性,哪些更準確?

 

其實,量度光合作用速率更複雜,試想想,如何量度以上的參數變化速率? 假設你選擇了氧氣的產生速率,你要解釋,為何選擇氧氣產生速率,而不是其他變項? 再者,氧氣產生速率也未算很具體的! 如何量度? 量度氣泡產生速率抑或氣體體積的變化速率? 分別有甚麼優缺點?

 

還有,如選擇氧氣產生速率的話,有沒有想過,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來的,因為氧氣會被植物細胞利用,進行呼吸作用,因此其實是低估了的。哪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? 如果沒有的話,我們便可能需要做一些假設,例如植物消耗氧氣的速率是恆定的(如何知道? 其實不可能知道的),如不恆定的話,我們便無法準確掌握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。

 

看到這裡,同學明白甚麼是「假設」嗎? 設定甚麼假設,跟實驗設計有很大關係! 例如這例子,如不選用氧氣產生速率的話,根本便不需要假設植物消耗速率是恆定的。

 

至於控制變項是甚麼?

 

這跟實驗目的有關,這實驗要研究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。那自然除了光強度之外,任何可能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皆要保持恆定! 這些便是控制變項。留意,不是把所有環境因素(例如相關濕度、氣壓等等)都列作控制變項,因為有些環境因素跟光合作用速率是無關的。

 

我們應該儘可能保持控制變項不變,如無法做到的話,那便需要做些假設(假設不變)或索性放棄這實驗設計。

 

看到這裡,同學是否覺得,實驗設計未必是一件簡單的工作! 其實是需要創意的,好的科學家會想出一些既準確、容易操作、成本低、實驗需時短的設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