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0-假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0-假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

解釋假說

雖然未必是必需,但有時仍會在實驗報告中解釋你是如何想出實驗中的假說(hypothesis)的。

因為相同一個現象,可能你想出了許多的假說(即解釋現象的理由),但選擇證明其中一個假說,總有一個原因吧!

通常這些原因,你認為可能是以下什麼原因?
1. 較易證實
2. 較合理?(但所有假說應該也是合理的!)
3. 成本較低?
4. 其他?

不是說笑,以上(1)及(3),皆可能是原因!

但假如你想不到許多解釋呢? 撰寫實驗報告時,你仍要解釋你的假說(hypothesis),令人明白為何你會這樣理解某一現象。

例如,你觀察到有人煮菠蘿炒手肉時,要先把菠蘿混和牛肉一段時間後才加熱,你如果解釋這現象?

你可能用?的概念來解釋,但為什麼? 為什麼你有這樣的想法?

要記著,科學為腦的鍛鍊便是不斷問為什麼,鍛鍊自己的任何事件背後總有一個理由!

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

甚麼時候要撰寫「假說」

許多同學撰寫實驗報告時似乎都拿掐不定,甚麼時候應該列出「假說」(hypothesis)?

許多時其實同學是把「假說」與「估計」(guessing)混淆了,變成甚麼實驗也好像應該有「假說」似的。

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,應該適用於大部份的情況,以決定是否需於實驗報告中列出「假說」?

假如實驗目的是「證實甚麼甚麼........」(To prove that ......)的話,那這個實驗便需要假說,其餘便不需要!

為甚麼可以這樣說呢?

你可以再想清楚一點,甚麼是「假說」?

「假說」是對某現象所作的可能解釋。由於祇是可能的解釋,因此便需要設計實驗去證實這解釋是否正確!

不過,坦白說,以上的方法其實是有點次序錯亂的問題的。因為,進行實驗前,其實你應該先決定這個實驗需否假說(即是否在解釋某一個現象?),再撰寫實驗目的!